杨帆率军返回并州之际,曾到汉朝旧都,洛阳逗留数日。
这日,孔融亲自在洛阳城门迎接杨帆的大军入城。
比之当初,老好人孔融已经渐渐熟悉了杨家军的体制,身上的儒雅之气正渐渐退去,干练之气随之傍身。
孔融的改变在杨帆的意料之中,也在意料之外,当初跟随他一道前来并州的陈宫、武安国两人已经悉数任职,仕途光明,孔融要想改变,只能从自身出发,或许是因为曾经身为人主的原因,导致现在的孔融为之大变。
杨帆邀孔融同乘马车,看着残垣断壁的洛阳城,饥不果腹的百姓与朱门之中的欢笑之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杨帆期间问道:“文举,来洛阳月余,过得可还好?”
这一个月,是孔融人生之中最为充实的日子,看着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城中,一天一个样的洛阳城让孔融心中充满了成就感。
听到杨帆询问,孔融连忙回道:“回禀主公,这些日子以来,洛阳城每天都在发生变化,我相信,只要物资不断,一年后,洛阳城就可以恢复如初。”
杨帆拉着孔融的手,笑道:“文举之才,我肯定是相信的,但也需劳逸结合,我可不希望到时候洛阳城恢复如初后,我们的洛阳令却是累得倒下了!”
孔融闻言后,一股暖流顿时在其心间划过,杨帆的信任与放权,让孔融干劲十足,特别是刚才杨帆还在无意间透露了孔融就是未来的洛阳令后,孔融更是激动得难以言表。
然,这段时间,一直有个心事始终困扰在孔融心头,如今杨帆到来,他也不知道,究竟该不该与杨帆说起此事。
见孔融面带异样,杨帆随即笑道:“文举,我们是多年的朋友,说是推心置腹也不为过,若是心中有事,不妨与我说说,保不齐,我还能为你排忧解难不是!”
如今并州这大好局势,全拜杨帆一人所赐,若不是杨帆力排众议,坚持原则,也不会有如今的并州。
而司隶七郡,如今也被杨帆纳入治下,未来的司隶也必定是第二个并州,这样繁华的州郡,无忧无虑的百姓,孔融一辈子都没有见过,他也坚信,杨帆就是那带着华夏民族走向昌盛的人。
犹豫再三,孔融还是决定要告诉杨帆,随即轻声说道:“主公,你离开晋阳的这段日子,车骑将军董承、治安部长杨奉、越骑校尉王服等人来往密切,臣,担心他们有事瞒着主公!”
此话一出,杨帆的神情顿时变得冷漠起来,殊不知,孔融的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,划过杨帆心间,那董承是何等人物,杨帆也是知道的,传说中衣带诏的就是董承干的,差点推翻曹魏政权的狠人。
然,杨帆久居高位,即便心中有事,也不会表露于外,当下拍了拍孔融的手背,笑问道:“他们是否邀约文举一起?”
孔融连忙回道:“王服曾邀我过府赴宴,言其五十大寿,但我没有去,不过,我听说那次,治安部里有好多人都去了,其中就包括杨奉!”
杨帆眼中闪烁寒芒,口中却是呵呵笑道:“五十大寿啊,那还真得热闹,热闹,此事无妨,王服过大寿,邀请一些人前去为其庆祝,此乃人之常情,不必心生疑惑。”
见杨帆仿佛不把此事放在心上,孔融连忙劝道:“主公,你离开晋阳的这段时间,并州到处都在传一些风言风语,似是....似是宫中那一位也有些坐不住了!”
孔融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,足以证明如今的孔融,已经彻底融入到了杨家军中,这让杨帆很是欣慰,当下笑道:“文举之忧,我心中明白,不过是些跳梁小丑罢了,不伤大雅,文举你现在应该把心放在司隶上来,这才是重中之重,我还希望司隶七郡能为并州分担压力呢!”
言语之间,杨帆都在向孔融透露着一股王霸之气,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。
送走了孔融后,杨帆独自在醉仙楼里饮酒,一晃便是三日,自始至终都未曾离开过醉仙楼半步,只因,他在等一个人。
就连孔融这种对朝廷不敏感的人都能嗅出一丝别样的味道,可见,杨帆离开并州的这些日子,晋阳城中终究还是发生了一些事情。
不过,有高顺的十万大军驻扎城外,杨帆不相信那些跳梁小丑还能翻出什么风浪出来,然,当初的曹老板都险些着了此道,杨帆也得小心对待此事。
不多时,敲门声响起,屋外传来典韦憨厚的声音,言,贾诩特从晋阳赶来,求见杨帆。
看着满脸风尘的贾诩,杨帆打趣的笑道:“这几日,文和可是让我好等啊!”
贾诩闻言一愣,他刚才也从典韦口中得知,大军自来到洛阳后就停留了三日,起初他还想不明白这是为何,现在看来,显然是杨帆从别的渠道听到了一丝风声。
想到此处,贾诩连忙躬身请罪道:“劳烦主公等待,诩,心中惶恐,此事涉及人数众多,故而耽搁了几日,还请主公恕罪!”
见贾诩如此模样,杨帆心情大好,这就是与聪明人对话的好处,区区一句话,就能从对方的话中知道此事已尽在掌握之中,只见杨帆扶起贾诩后,笑道:“文和尽心尽力,劳苦功高,何罪之有?我已备了些酒水,为文和接风洗尘,来,来,喝些酒,先去去乏!”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